• 肇論講記

這是大乘最高的、最權威的一部經典


修行證道,譬如像渡河到彼岸,此論就是渡過彼岸的頭關空門。顯教一定要從空門入,真言宗是否也要從空門入?也要從空門入。入空門是要從理念入,再從理念出來,要在修持中,印證理念。空是空什麼?空是不空喔!立不空如來藏喔!

真言宗是有宗。有宗是什麼宗?有宗是從空中生出來的,肯定出來的宗,是真空妙有的有宗。我們所看到的是凡夫有,禪宗入進去的是空門、空宗。我們自空中跳出來,再肯定,再實在去做佛的工作,做金剛薩埵的工作,做覺有情的工作,這樣我們才能成佛。若我們還未進入空門,要怎樣才能從空出有呢?所以我們的信仰就會偏差,因為這樣,所以不妨由我來作配角,由我來說《肇論》,拿出這個理論來說明,如何是不對,如何是對,我們的觀念是如何的錯誤。大家默默的聽我說,你們在心中理論,是對或錯?再提出公論,這樣才是佛教的特色。

中國佛教真言宗光明流第一代傳燈大阿闍黎 悟光上師


悟光上師之承法直系真言宗中院流五十四世傳法。著有《上帝的選舉》、《禪的講話》等十七種作品行世。佛教真言宗失傳於中國一千餘年後,大法重返吾國,此功此德,師之力也。

第一部:《物不遷論》

第一講

第二講

第三講

第四講

第五講

第二部:《不真空論》

第一講

第二講

第三講

第四講

第五講

第三部:《般若無知論》

第一講

第二講

第三講

第四講

第五講

第六講

第七講

第八講

第四部:《涅槃無名論》

第一講

第二講

第三講

第四講

第五講

第六講

第七講

第八講

第九講

 

附錄一:《物不遷論》第一

附錄二:《不真空論》第二

附錄三:《般若無知論》第三

附錄四:《涅槃無名論》第四

附錄五:《一真法句淺說》悟光上師《證道歌》

第一部:《物不遷論》

第一講

修行證道,譬如像渡河到彼岸,此論就是渡過彼岸的頭關空門。顯教一定要從空門入,真言宗是否也要從空門入?也要從空門入。入空門是要從理念入,再從理念出來,要在修持中,印證理念。空是空什麼?空是不空喔!立不空如來藏喔!好像一塊白布,沒有綵繪前是白的,綵繪後就有色彩了,就像印花布一樣。故前人說:素緝未畫是空白,塗上丹青墮二邊。空白本來沒有東西,著上丹青,就有了森羅萬象,就有花有月有樓台了。所以有的東西通通是無,無的卻顯出有,是真真實實的有,但有的卻確實是沒有,空有相融故。顯教說到了真如本性,真如本性像一塊白布,裡面有多少原料卻沒有說,所以真如本性裡面又分成了兩派:一派是法相,一派是法性。法相就像把真如看作盤子,盤子上面放了諸法,真如是凝然不作一法的。法性呢?真如就像造化爐中熔化的塑膠,因為因緣的關係,要灌成牙刷、漱口杯或玩具等等都行。所有一切諸法是真如所變,真如不增不減,變出來的東西也不增不減。因為真如不守自性,故所生的萬象也不守自性,所以說全無自性,無自性故空。這種原理在二千五百年前,釋迦牟尼佛就體驗了出來。

  

第二部:《不真空論》

第一講

現在講四論中的《不真空論》,又叫做「真空不空」,這是我們所要觀照、所要悟的真實道體境界。我們原本認為是真的,但卻是假的。認為是假的卻又是真的。真的和假的要如何區別呢?故我們要用深深地透視眼光去看。若在空門,如聲聞,緣覺,他們以為一切都空了,所以就否認了那個實在的。為什麼呢?因為空門中的那種空門是比較低的空門,真正高的空門是禪宗的人,他們在經過了某個過程之後會再肯定出來。一般行人均要經過空性,進入空性每宗所必要的,可是大部分的人會停在空處而走不出來;而凡夫則是進不去。能進得去停在空處卻走不出來的,也可說是成道。成道是成道,卻不會成菩薩,也不會成佛、會成什麼道?成羅漢道,但若出不來就會停在空門,故曰入真不出境。而假的是真空妙色,所以假並不是假,真也並不是真。


不真空論的不真有兩個意義,第一個意義就是有為法,是因緣所生的,能夠摸到、看到、聽到的,這種現象叫做有為法,一切有為法因為是緣生的,緣生故假假有。什麼叫做緣生呢?日前說過的三腳架,三腳架有否?沒有。三腳架本來是沒有的,只是暫時綁成的,姑且稱作三腳架。若把繩子解開就不成三腳架了,就變成三支竹桿了。三腳架的法是沒有的,只是臨時綁成的,這就是因緣法。由某種因單為緣,組織起來才有三腳架,根本上三腳架有否?沒有。有否?有,有是假有。沒有嗎?不是沒有,是組織的有。所以不是有也不是沒有。眼前的三腳架有否?有。但明天把三腳架解開,三腳架還有否?沒有。這樣就叫做滅相。三腳架本來就是無,不應在解開它後才看成無,應該要透視那個的本來就是無有的。暫時綁成的形體命名為三腳架,緣生故假,假即不實,命名為物的體本空。

 

第三部:《般若無知論》

第一講

「夫般若虛玄者,蓋是三乘之宗極也,誠真一之無差。然異端之論紛然久矣。」

此是標宗立題。「虛玄」,是顯無知的知,是幽靈絕待,是我們無法瞭解的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這種境界否?有,可是把握不住,為什麼把握不住?就像剛才所說的打雷,那一剎那你也未能把握住,你不知道那就是禪的境界,是三摩地的境界。入那個境界把握住的也只是剎那間而已,一下子又變了,無法永遠保持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,不論何時都有這類事情。再好比說,一個開雜貨店的人,裡面的雜貨有千千萬萬種,那一樣東西賣多少錢他都知道,沒有標出訂價他也都知道,他能否背得起來?能。是放了價單在那裡嗎?不是的,他是自然記住的,那種的記憶不是有知的知,而是無知的知哦!他不是故意去想,而是直接一看就知道多少錢。那麼多的客人來來去去,買了東西還要找錢,走了一個又來一個,你問他:你剛才有看到一個太太拿著一支黑雨傘,穿著白高跟鞋,白裙子,花衣服來跟你買東西?他會將客人一一記住嗎?不行,就像水流過去不留痕跡一樣,過去就消滅了,事來即應,事去不留。應無所住而生的心,不是叫你去做應無所住而生其心,而是你本來應有的心,本來就是應無所住的心了。

  

第四部:《涅槃無名論》

第三講 

我們出世為人,知道了這些原理,但為什麼仍會煩惱呢?煩惱是什麼?若我們也明瞭了,就絕對不會再起煩惱,煩惱因無明故。為著區區的身軀,因有神經系統故知道痛;有精神慾望的需求,才有一個自我的愛,有自我的愛故變成自私;因自私故便排斥他人,為了要排斥他人保護自己起見,就生出了鬥爭與排他與擁護自我的微妙思想,這種自私的思想便是煩惱。怕被人爭取,所以我們不肯便宜他,便起煩惱,故一切煩惱皆是自私所生,自私沒有了,就沒有煩惱了。自私有內自私及外自私,保護自己的身體是內自私。對大眾有利的,如我希望這個鄉里好,還是外自私。希望一國好,希望地球好,這也是外自私。地球以外,若所有星球我都要它們好,這就不能說是自私了。我們愛一個鄰,愛一個里,愛一個區,愛一個縣,愛一個市,愛一個國,這都是外自私。但還有自私,人類若無自私,地球上就沒有戰爭了。因為我要保護我的教徒,你要保護你的教徒;我要保護我的國家,你要保護你的國家;你要爭取我,我要爭取你,大家就有了防衛性,就起了矛盾。大家心理都有自私,自私或大或小,但都是自私。打破自私就沒有地球、國、村、里等小氣度的觀念,就成了大宇宙的觀念,大宇宙的觀念原理是來自大宇宙。觀念與大宇宙恰好平衡,合了,這個人就昇華成法身佛了,即悟到大法身的法身佛了。我們現此時對不知道的東西強要知道,用比喻,用種種語言功夫來探視此大宇宙是如何的,這不只是在探索地球,若只把精神放在地球或某個國家或某個人的這種觀念,那就是自私。若把一個如微塵般的人看成與宇宙一樣大,用我這粒微塵來作研究,把這一粒小微塵放到與宇宙一樣大的觀念時,那你就進入了法界身。這個法身讓我們生起那麼多的煩惱,這些煩惱要如何化除呢?這就是修行的科目。宗教為了爭取信徒,教人拜拜或是保佑之類的,就會產生自私。來光明王寺,求菩薩保佑你的孩子好養育,考試及格......,如此才會有人來拜,但這只是宗教手段。真正信宗教的人並非這樣,是要在宗教團體中研究如何突破,如何解除煩惱,如何才能相同於宇宙身。我們本來就與宇宙相同的多,因為自私故把自己放入了殼裡,因此要打破黑漆桶,為了要打破,故大家才來研究

肇論講記

  • ISBN: 978-988-14723-5-9
  • 出版日期: 2016-02-01
  • 庫存狀態: 有現貨
  • HKD128